close

我總是很喜歡拿各種運動來比喻聲音的練習(因為發聲也是一種運動啊),今天也藉此來聊聊一個容易有不同意見的主題:感覺。

先打個比方,現在健身的人很多,應該對以下對話不陌生
「我上半身超沒力~」
「啊~教練跟我講要練背肌耶~」
「喔~那個啟動背肌超難,我平常都低頭族,那邊超僵硬,根本沒有感覺啦!要怎麼叫它動啦~」

可以代換名詞變成健聲族群的對話無違合
「我高音超沒力~」
「啊~教練跟我說要練聲帶耶」
「喔~那個聲帶閉合超難,平常誰會去注意聲帶在幹麻啊,又看不到,根本沒有感覺啦!要怎麼叫它閉啦~」

這個時候光教練本身作到正確動作還不夠,他還要能step by step引導你作到,並讓你學會自我修正的能力,而如何對自己的動作及身體的回應有感,是很重要的一環。其實唱歌時到底要不要去感覺是個很常引發爭執的問題,但以我的練習歷程和理解,這其實並不是要或不要二分法,我覺得不感覺是很難的,就算我們無法或忽略感覺特定器官花生省魔術,我們最終還是會透過歌唱舒不舒服來判斷是否唱得如己所願,這難道不是一種感覺?

若你明確察覺到唱歌過程中身體有勉強、滯礙感,你需要的是認識並了解滯礙感從何而來,才能進而解決他,而不是忽視他、覺得只是時候未到的佛系練唱🙏🏻當然過於依賴感覺練習也不是個好習慣,一個動人的歌者在演唱時往往想得不是對身體發聲動作的感覺,但通常這是發生在演唱歌曲所需的各種發聲動作,都是歌者熟練或與生具來不用特別思考即可啟動的。有時也會遇到少數案例,過度感覺到如驚弓之鳥的捧油,這時候請他減少思考並學習辯別是重要的。不過無論是哪類型,教練是負責引導你探索,真正能開始思考的還是你自己囉~

我相信很大部份的素人歌唱學習者,對於發聲器官的感覺體驗還在相對小的程度內,建議可以在不會不舒服的範圍內試試不同的動作你的感覺,例如舌頭不同部份能否作抬高或降低,口腔空間能不能或在什麼情況下改變大小等等,好好玩一下你的身體,並利用你的感覺保護你,不舒服就停下來,回想記錄並修改動作(當然,有教練會更有效率更安全囉~)

 

以上文章同步更新在好東西人聲工作室粉專

歡迎至FB搜尋:好東西人聲工作室

undefined

arrow
arrow

    An-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