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年夏天我遇到了一個特別的學生

他是一位80歲的爺爺

我都稱他唐伯伯  

 

一開始看到唐伯伯走進教室

我猜想是來接孫子下課的

結果唐伯伯表示是在網路上面搜尋到我們的資料(已覺得佩服)

對於發聲肌群的訓練很有興趣

認真與唐伯伯聊了一下

發現他對於聲音相關知識的了解

甚至多過很多年輕的學生

 

開始上課後

發現唐伯伯對於發聲的大量知識

有時是助力

幫助我們在溝通上更順暢 (他對於發聲相關器官的名稱都滿清楚的)

但當他所接收到的資料不是太精確的時候

就會成為突破發聲障礙的阻力

例如:共鳴位置或是必須使用丹田不能用喉嚨唱歌等等

反而讓他唱起歌來十分用力且僵硬

所幸唐伯伯都會積極提出疑問

並且認真討論 (有時我倆還會滿激烈的爭辯XD)

 

唐伯伯的發聲問題其實和許多年輕的男學生一樣

面對到較高的音域

會以空間概念的高去理解

想要主動使用肌肉或是用大量的氣往上衝

但唐伯伯可能是因為年紀較大肌肉力度弱

音域範圍較一般的歌 (例如余天的追夢)

他大約唱完第一次副歌肌肉就開始緊繃並漸漸無力

其後的音演唱時會非常用力

唱到臉紅脖子粗又皺眉

但發現撐不了太久就破音

 

經過多次觀念溝通以及持續的高音肌肉群訓練

唐伯伯理解想要順暢的演唱歌曲

不能依賴主動的用力

而是維持如同講話般的心態

讓發聲器官們自行協調

再透過對於高音肌肉群本身的肌力訓練

唐伯伯發現原來當他可以唱歌不用力不緊張

音色更好,音域更廣

(最後唐伯伯可以輕鬆唱完朋友別哭喔)

 

感謝唐伯伯願意相信我

給我一個機會和他一同成長

也讓我們再次確認不論年紀如何

配合適合的發聲訓練與調整

聲音都可以在更加優化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